名传千里· 悦耳动人

当前位置: 首页>诗词>古诗三百首>桃花源记
搜索 重置

桃花源记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音频播放   更新时间:2023-10-27 23:25:1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宝宝起名网提醒您:赏析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aoqiming.com/gushi/793.html

拼音版

jìntàiyuánzhōng
língrénwéi
yuánháng
wàngzhīyuǎnjìn
féngtáohuālín
jiāànshùbǎi
zhōngshù
fāngcǎoxiānměi
yīngbīnfēn
rénshènzhī
qiánháng
qiónglín
línjìnshuǐyuán
biàn便shān
shānyǒuxiǎokǒu
fǎng仿ruòyǒuguāng
biàn便shěchuán
cóngkǒu
chūxiá
cáitōngrén
hángshùshí
huōránkāilǎng
píngkuàng
shěyǎnrán
yǒuliángtiánměichísāngzhúzhīshǔ
qiānjiāotōng
quǎnxiāngwén
zhōngwǎngláizhǒngzuò
nánzhuó
wàirén
huángchuítiáo
bìngrán
jiànrén
nǎijīng
wènsuǒcónglái
zhī
biàn便yàohuánjiā
shèjiǔshāzuòshí
cūnzhōngwényǒurén
xiánláiwènxùn
yúnxiānshìqínshíluàn
shuàirénláijuéjìng
chūyān
suìwàirénjiān
wènjīnshìshì
nǎizhīyǒuhàn
lùnwèijìn
rénwéiyánsuǒwén
jiētànwǎn
rényánzhìjiā
jiēchūjiǔshí
tíngshù
zhōngrényún
wéiwàiréndào
chū
chuán
biàn便xiàng
chǔchǔzhìzhī
jùnxià
tàishǒu
shuō
tàishǒuqiǎnrénsuíwǎng
xúnxiàngsuǒzhì
suì
nányángliú
gāoshàngshì
wénzhī
xīnránguīwǎng
wèiguǒ
xúnbìngzhōng
hòusuìwènjīnzhě

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注释

1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2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3
为:作为。
4
业:职业。
5
缘:沿着,顺着。
6
行:前行,走。
7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8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9
夹岸:溪流两岸。
10
杂:别的,其他的。
11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12
落英:落花,初开的花。
13
缤纷:繁多的样子。
14
甚:很,非常。
15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16
复:继续。
17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18
欲:想要。
19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20
林:代指桃花林。
21
尽:消失(词类活用),尽头。
22
水源:发源的地方。
23
便:于是,就。
24
得:发现。
25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6
若:好像……似的。
27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28
初:起初,刚开始。
29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30
复:又,再。
31
行:行走。
32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33
平:平坦。
34
旷:开阔、宽阔。
35
屋舍:房屋。
36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7
之:这。属,类。
38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39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40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41
衣着:穿着打扮。
42
悉:全,都。
43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44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45
并:都。
46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47
乃:于是就。
48
大:很,非常。
49
惊:惊讶。
50
从来:从……地方来。
51
具:全都。
52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53
要:通“邀”,邀请。副词,都,全。
54
问讯:打听消息。
55
云:说。
56
先世:祖先。
57
率:率领。
58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59
邑人:同县的人。
60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61
复:再,又。
6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63
遂:于是。
64
间隔:隔断,隔绝。
65
今:现在。
66
乃:竟,竟然。
67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68
为:给。
69
具言:详细地说。
70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
71
叹惋:感叹,惋惜。
72
余:其余,剩余。
73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
74
停:停留。
75
辞:辞别。
76
去:离开。
77
语:告诉。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向、对。
78
既:已经。
79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80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
81
及:到达。
82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83
诣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84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85
即:立即。
86
遣:派遣。
87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标记。
88
遂:终于。
89
复:再。
90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91
高尚:品德高尚。
92
士:隐士。
93
也:表判断。
94
欣然:高兴的样子。
95
规:计划,打算。
96
未:没有。
97
果:实现。
98
寻:不久。
99
终:死亡。
100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赏析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忘”字写其一心捕鱼,无意于计路程远近,又暗示所行已远。其专注于一而忘其余的精神状态,与“徐行不记山深浅”的妙境相似。“忽逢”与“甚异”相照应,写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神情,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造语工丽而又如信手拈来。

第二段先以数语描述发现仙境经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点明已至幽迥之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暗示定非寻常去处。渔人的搜寻目光、急切心情也映带出来。及至通过小口狭道,写到“豁然开朗”,又深有柳暗花明的韵致。进入桃源仙境之后,先将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鸡鸣犬吠诸景一一写来,所见所闻,历历在目。然后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物的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勾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最后写桃源人见到渔人的情景,由“大惊”而“问所从来”,由热情款待到临别叮嘱,写得情真意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第三段先写渔人在沿着来路返回途中“处处志之”,暗示其有意重来。“诣太守,说如此”,写其违背桃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太守遣人随往的“不复得路”和刘子骥的规往不果,都是着意安排的情节,明写仙境难寻,暗写桃源人不愿“外人”重来。对桃源仙境,世俗之人寻访无着也不再问津了,而陶渊明自己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求,他以桃花源人为志趣相合的契友,热切期望与之共同生活于桃花源中。

《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