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传千里· 悦耳动人

当前位置: 首页>起名字典>

循字的意思

搜索 重置

循的拼音

更新时间:2023-10-18 16:19:03

声明:图片由网友上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循
循字怎么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查三画彳字部,再查九画找到循字和与之对应页码到该页即可; 拼序查字法先查音序x,再找音节un,第二声中找循字对应页码到该页即可。
拼音:xún
部首:彳
笔画:12 画
结构:左右
笔顺:ノノ丨ノノ一丨丨フ一一一
组词:扪循,循依,循陛,循照,廉循,循法,阿循,循理,循箫,循分,循古,循复,慕循,循性,循默
循字英文翻译:obey, comply with, follow
循字取名的寓意:循字取名寓指善良、温婉、谦虚、讲秩序之意。
循字取名的含义是什么:循字取名义指安康,财富,儒雅之义;

循字基本字义解释

xún(ㄒㄨㄣˊ)

⒈  遵守,依照沿袭:遵循。因循。循环。循规蹈矩。

⒉  古同“巡”,巡行。

循字含义详细介绍

◎ 循 xún

〈动〉

(1) (形声。从彳,盾声。彳( chì),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顺着,沿着)

(2) 同本义 [along]

循,行顺也。——《说文》

循道而趋。——《庄子·天道》

循墙而走。——《庄子·列御寇》

率循大下。——《书·顾命》

五星循轨。——《淮南子·本经》

循天者,与道游者也。——《淮南子·原道》

循山而南。——《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聊斋志异·促织》

循以入。——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循轨(依轨道而行);循箫(沿街叫卖的人)

(4) 按照;依序 [according to]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韩非子·定法》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循例(依照常例);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循次(依次);循依(依照)

(6) 遵循,仿效 [follow]

昏微循迹。——《楚辞·天问》。注:“循,遵也。”

循绳墨而不颇。——屈原《离骚》

无有作好,遵王之道。——《书·洪范》

(7) 又如:循古(遵循古制);循道(遵循正道);循桡(遵行);循检(遵照规矩);循蹈(遵循)

(8) 遵守 [abide by]

卿大夫以循法为节。——《礼记·射义》

大人作而弟子循。——《淮南子·汜论训》

(9) 又如:循律(遵循法律、制度);循分(遵守本分)

(10) 循环 [circulate],往复回旋。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如:循环往复,循环无端

(11) 通“巡”。巡视 [tour]

循行国邑。——《礼记·月令》

循,巡也。——《珠丛》

徼循长杨以东。——《汉书·东方朔传》。注:“行视也。”

(12) 又如:循览(浏览)

(13) 步行 [walk]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战国策》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拊循和辑。——《汉书·赵充国传》

拊循勉百姓。——《汉书·萧何传》

子反收余兵,拊循欲复战。——《史记·晋世家》

(14) 又如:循步(行步,慢步)

(15) 安抚 [placate]

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战国策》

(16) 又如:循拊(安抚;抚慰);循抚(安抚)

(17) 寻找 [seek]。如:循本(寻求其本源);循揣(寻思);循咀(寻味)

(18) 考察;检查;省察 [make a tour]。如:循省;循察(省察);循行(巡视)

(19) 通“揗”。抚慰;摩;抚摩 [finger]

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荀子·哀公》

循石,非彼无石。——《公孙龙子·坚白论》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天瑞》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汉书·李陵传》

(20) 又如:循玩(抚摩赏玩)

词性变化

◎ 循 xún

〈形〉

(1) 良,善,好 [good]。如:循声(治绩;声誉);循顺(善良驯顺);循雅(温顺文雅)

(2) 恭谨 [respect]

臣以济循事王,王能亡燕…——《战国策》

循的意思康熙字典解释

循【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正韻》詳倫切,音旬。《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說文》行順也。《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二十三年》循山而南。《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aobaoqiming.com/zidian/14828.html